據外媒報道,大眾點評網已開始上市籌備,參與的投資銀行除了高盛、摩根士丹利、德意志銀行之外,還有華興資本。上市計劃融資最高10億美元。對此,大眾點評網表示不予置評。
這不是大眾點評網第一次和上市聯系在一起。
大眾點評網靠點評起家,曾和豆瓣網一樣是家“慢公司”。初期發(fā)展穩(wěn)健,多年前PK掉同為點評網站的口碑網之后就再沒有遇到過旗鼓相當的對手。
但正當上市計劃被提上日程之時,團購概念由國外傳入中國,“千團大戰(zhàn)”拉開序幕,大眾點評網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。加上移動互聯網大潮襲來,這是大眾點評網做大的機會,當然也是更大的挑戰(zhàn),但這是后話,總之上市計劃因此擱置。
現在提起大眾點評網,“團購”的標簽大概可以和“點評”一樣大。大眾點評網也常常被拿來與后來居上成為團購行業(yè)第一的美團網做比較。但大眾點評網不愿只是團購,它比團購大得多,比點評也大得多。
今年2月,騰訊收購大眾點評網20%股權,而大眾點評網仍將獨立發(fā)展。
大眾點評網是什么
先來看一組大眾點評網方面的數據。截至今年第一季度,大眾點評網月活躍用戶數超過1億,點評數量超過3300萬條,收錄商戶數量超過1000萬家,覆蓋全國2300多個城市。大眾點評網網站及移動設備的月綜合瀏覽量超過45億,其中移動客戶端的瀏覽量超過80%,移動客戶端累計獨立用戶數超過1.1億。而一個季度前的數據顯示,月活躍用戶超過9000萬,點評數量超過3000萬條,收錄商戶數超過800萬家。月綜合瀏覽量超過75%,移動端累計獨立用戶數超過9000萬。
大眾點評網由意向平臺型公司轉型,它似乎有這樣的潛力。
就在今年2月,騰訊收購大眾點評網20%股權,雙方都肯定了大眾點評網未來將獨立發(fā)展。
騰訊的投資思路近來已有所轉變,無論是京東還是大眾點評網,角色介于戰(zhàn)略投資和財務投資之間。不謀求控股地位,也不影響被投公司決策,但比財務投資又多出資源的投入及合作。
目前大眾點評網與騰訊旗下業(yè)務的整合主要還是在開放入口及微信支付上。
微信“我的銀行卡”下的“今日美食”以及QQ“吃喝玩樂”的數據就是來自大眾點評網。大眾點評網的餐廳在線預定則與微信支付進行了整合,預定到店的用戶可使用微信支付埋單。近日,騰訊微生活會員卡業(yè)務及團隊也被劃入大眾點評網,但保持著相對獨立的運營。
2014年,大眾點評網的重點布局領域是團購、本地推廣、結婚、餐廳在線預訂、酒店點評、外賣六大塊。攤子似乎鋪得很開,但也都還是從信息平臺出發(fā)。
點評網本來就是信息平臺,最自然的變現方式是關鍵詞推廣,這是大眾點評網的傳統(tǒng)業(yè)務,自2006年推出以來,目前已是大眾點評網的“現金牛業(yè)務”。
團購業(yè)務推出于2010年,隨著市場成長壯大,據了解,目前已和關鍵詞推廣一同成為大眾點評網收入的主要來源。不論從用戶數、商家數還是城市數來看,團購行業(yè)的第一無疑是美團。大眾點評網團購業(yè)務覆蓋全國40多個城市,而美團有接近300個。但據大眾點評網所說,其在一、二線城市市場份額領先,今年將主攻三、四線城市。二者的正面交鋒也引出了此前“刷單事件”的惡性競爭案例。
點評起家的大眾點評網在擴展業(yè)務時,始終重視從信息平臺出發(fā),比如乍一看有點不對頭的結婚業(yè)務。一名接近大眾點評網的業(yè)內人士告訴理財周報(新浪微博@理財周報,微信公眾號money-week)記者,作為平臺,用戶積累起來以后擴展各項業(yè)務也很自然。大眾點評網在推廣結婚業(yè)務時的說法是,結婚行業(yè)存在信息不對稱,特別是服務價格和服務內容,因此用戶選擇難度大、周期長,而大眾點評網結婚信息平臺則能實現完全透明化。類似的,餐廳在線預訂也試圖在原有信息平臺數據的基礎上切入形成閉環(huán),酒店點評則提供酒店信息查詢。
去年底,大眾點評網“外賣”開始在上海部分商圈試運營。今年5月,大眾點評網8000萬美元入股線上外賣訂餐平臺“餓了么”,與其達成戰(zhàn)略合作,隨后又以5000萬元投資餐飲APP“大嘴巴”,將與現有的業(yè)務進行整合。上述接近大眾點評網的業(yè)內人士表示,整合肯定要,但實際上的目的是消滅競爭對手。
不愿被貼上團購標簽的大眾點評網其實是想擁有更多的標簽,點評是中國的Yelp,團購對應Groupon,餐廳在線預訂是OpenTable,酒店點評則是TripAdvisor。
進軍三、四線對決美團
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網是團購行業(yè)的領跑者,二者常常被放在一起比較。但上述接近大眾點評網的業(yè)內人士認為,二者模式不同,沒有可比性。大眾點評網圍繞著點評發(fā)展,美團就是團購。不過,美團認為自己不僅僅是團購。
大眾點評網多年來積累的用戶、商戶、點評是它的巨大優(yōu)勢,但“千團大戰(zhàn)”中,美團異軍突起,農村包圍城市,于去年確立了行業(yè)老大的地位。經過洗牌,如今團購行業(yè)有實力的競爭者只剩下美團、大眾點評網、糯米等少數幾家。而這三家分別背靠阿里、騰訊、百度三大巨頭,競爭仍然異常激烈。
大眾點評網和美團都曾經被指刷對方單。最近的事件發(fā)生在5月中旬,大眾點評網在23個新進入的城市推出低價電影票團購,而美團則被指召集旗下員工大量參與大眾點評網的促銷團購,以此阻斷大眾點評網與真實的用戶接觸,使其營銷行動失敗。當時美團對此予以了否認。
之前提到,美團覆蓋城市接近300個,大眾點評網僅為40個,美團農村包圍城市,大眾點評網在一、二線城市占優(yōu),今年大眾點評網進軍三、四線城市,二者都在不久前獲得了融資,又都計劃上市。不論是在業(yè)務上,還是在團購“第一股”上,競爭都將更加慘烈。
在線下的商家合作上,二者都采用前期0成本,按結果收費的模式,驗證消費的金額每周到賬。二者在此基礎上收取5%-10%的傭金,點數根據品類有所不同。據記者了解,以咖啡館為例,大眾點評網收取5%,對只有房租、人工費用等利潤率高的商家收的點數較高,可達到十幾個點,而海鮮等根據時價變動的則較低。如果商家在大眾點評網上的頁面瀏覽量高,和周圍同行相比銷量好,也可以降點。幾十萬的銷售額,傭金可低至1%、2%。一戶商家告訴理財周報記者,美團收得點數更高,但用美團的人更多一些。
美團并不認為自己只是團購。目前美食團購對其總收入的貢獻超過一半,之后是酒店、電影。酒店和電影目前都有獨立客戶端。以電影為例,可以在線選座,而不需要到現場驗證換票,這已經超出了傳統(tǒng)的團購。
至于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的模式是否有高下之分,上述業(yè)內人士表示要以結果定勝負,看團隊的執(zhí)行情況